木+木與 Smile Cafe 創辦人兼東方草月流花藝師: 關琬潼小姐 (Shadow Kwan)合辦活動 <閒席 . 古尚>
席間Tommy 與 Shadow 一起分享藉茶文化及日式花道, 引伸如何將古來文人閒事融入家居生活
茗品: 2006年 政和大白 (白牡丹茶)
2013年 雲野千家 (雲南野生茶樹生普洱)
花藝示範: Ikebana
木+木 - 古意・時尚
我們一直致力復興及推動最能深刻體現傳統文人涵韻的音樂-古琴文化。
上星期六及星期日,接連兩天於"木+木" 舉辦了二場古琴活動。
~~~ 23/8 "天聽琴社" 不定期雅聚 ~~
除各社員同場交流外,令我們深感榮幸的是香江古琴世家 第五代世襲傳人 容克智 先生撥冗光臨,並攜同容家傳世至寶-龍吟 (宋代古琴)作為是次雅聚嘉賓。
容先生除於席上以琴會友外,更即席指導上弦技藝,並用同琴同曲測試-絲弦vs纖維弦線於音色上之分野,樂趣無窮,讓我們獲益甚豐。
木+木 - 古意・時尚
我們一直致力復興及推動最能深刻體現傳統文人涵韻的音樂-古琴文化。
上星期六及星期日,接連兩天於"木+木" 舉辦了二場古琴活動。
~~ 22/8 有幸榮邀 香江著名琴人謝俊仁博士 攜同明代古琴 主持 -古琴導賞
謝俊仁博士
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。七十年代隨關聖佑習音樂理論與創作,八十年代隨關聖佑、劉楚華及蔡德允習古琴。常參與古琴創作、打譜、教學和研究工作,曾發表論文多篇,並多次在香港、內地和海外演奏。其個人唱片《一閃燈花墮》和《秋月清霜》於2001和2011出版。謝氏爲退休醫生,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及古琴導師。
http://www.tsechunyan.com/000.htm
超濃縮高密度的一天--- 寫稿,演講,展銷推廣,撤展 。
感激0一學員及一直支持的老友們,您們令今次香港國際茶展圓滿。
您們是多麼愛護這一片山林士心 -- 木+木。
〖 木+木〗茶展熱況。我們正積極準備明天在灣仔會展 ~~ 香港國際茶展 (13/8 -- 15/8) / 木+木 booth @5G B24
茶喜訊如下:
1. 館主 Tommy 的茶事講座 〖古意 • 藉茶 • 時尚〗 15/8 (Sat 11.00-11.45 am)
〖茶學0一 I & J班〗 分別於上星期五及六圓滿結束.,特於此嗚謝一直支持的義工Ringo,Nicole,Vivian,燕兒,Thomas!!
衆學員的投入和熱愛中國文化一直是 木+木 邁前的動力!!
"木+木" 榮幸早前獲 "TVB-明珠台" 主持 Desmond So 採訪。
節目播出時間:
** 16/7今個星期四明珠台 9.00 pm
Dolce Vita ~ 港生活 港享受 --- Chinese Tea Art
** 18/7今星期六 HD TVB Jade 1:15pm
明珠生活
感激沿路有您們:
Dragon Wong, Alex Cheung, Alice Yim, Billy Choi, Nicole Tsang, Vincent Chan, Maseedis Kay, DD Chan, Miumiu Leung, Leo,
排名不分先後
早前 20/4 " 木+木"有幸應 "饒宗頤文化館" 所邀設置茶席招待香港禮賓府代表及來自26個國家的駐港領事。
活動圓滿成功實在有賴一眾 "0一學員" 無私地為香港文化所作出的貢獻。
木+木"有幸應 "饒宗頤文化館" 所邀設置茶席招待香港禮賓府代表及來自26個國家的駐港領事。 席間 Tommy 介紹 "木+木" 於香港茶文化的推動理念之餘,更奉上其監製的-2006年-(零農殘) "木+木政和大白2006年200克茶磚", 即場雅致品飲及送給各貴賓作手禮。
木+木 茶品能選為今次招待外賓的特區茶禮,我們深感榮幸。
當天盛況如下 ~
上月29/3 "木+木" 榮幸被邀於饒宗頤主持的一場不一般的藝文茶會,揉合 --- 古琴、以古為尚的花見之境、香席和展示12 個性茶席(木+木 0一茶學學生司茶)。
見圖: 館主Tommy 正闡述宋人四閑事及其茶美學
上月29/3 "木+木" 榮幸被邀於饒宗頤主持的一場不一般的藝文茶會,揉合 --- 古琴、以古為尚的花見之境、香席和個性茶席(木+木 Tommy Ng 及其學生)。
"木+木" 一直視推動傳統時尚化為己任,藉此充滿涵韻的茶會,能親身看到經Tommy 指導的11位 "茶學0一" 學生--- 除設計各具風格的茶席外,更於席上表現從容氣質,散發著令人動容的東方美學,而香港茶文化美學將經此一場妙微造化,相信將有另番精神面貌及美學導向。但我們的不足,仍懇請各位多包容及常來指教。
饒宗頤文化館花節活動:「古意閑事:花茶琴香」於3月29日舉行,由茶文化推廣者吳家丞、花藝家莊麗青、資深琴人吳英卉聯合主持。博雅堂現場座無虛設,茶香花香飄逸,琴聲嘹亮,讓大家在充滿古意閑情的氛圍下,體驗了半天的文人生活。
鳴謝:木+木,文殊花度
前天 "木+木" 有幸被邀於饒宗頤主持的一場不一般的藝文茶會,揉合 --- 古琴 (資深琴人吳英卉老師),以古為尚花見(文殊花度 Emily Chong),香席和個性茶席(木+木 Tommy Ng 及其學生)。
"木+木" 一直視推動傳統時尚化為己任,藉此充滿涵韻的茶會,能親身看到經Tommy 指導的11位 "茶學0一" 學生--- 除設計各具風格的茶席外,更於席上表現從容氣質,散發著令人動容的東方美學,而香港茶文化美學將經此一場妙微造化,相信將有另番精神面貌及美學導向。但我們的不足,仍懇請各位多包容及常來指教。
感謝支持。
Tommy (木+木生活館) + 吳英卉 (資深琴人) + Emily (文殊花度) 十分榮幸獲邀參與饒宗頤文化館週年紀念活動系列 ~~ 三月花節, 主持 <<古意閑事:花、茶、琴、香>>。
3月29日星期天下午2.30 -5.30,花者 Emily 將解說其作花意念、花境無所、宋人花尚等花度美學,並即席示範花境創作。同時 Tommy 則淺述其茶學及茶席設置。當中亦有琴人吳英卉古琴演奏.還有沉香裊裊和品茶時光。讓參與者體驗一場優雅古意的閑心閑事。
花 . 茶 . 琴之席有限,報名從速喔!!凡透過文殊花度或木+木報名的朋友,皆可獲會員優惠價 $325!! 請 Whatsapp at 98600914)
*其他詳情可參考以下饒宗頤文化館之連結 ~~~~~~http://www.jtia.hk/flower-qlifetalk/
〖茶席花境創作配茶之品賞〗課程 FT1
18/3 各同學在 Emily 指導下完成自己的 〖菖蒲悟境〗,其後我們併合如曲水之澤,在菖蒲的流動及陳列下聽 Tommy 分享茶說及品2006年陳藏白牡丹, 一壺好茶竟延續了十多泡次。每一杯也是茶的滋味、水的心情和味覺記憶。
館主Tommy Ng 昨夜為香港大學音樂圖書館及通識教育部合辦的 <<琴茶夜話>>主持茶說部份,闡述茶之為中國文化的延續及載體,從而淺述宋人四閒事之藝志和美學,以表達木+木復興古意的寄願及實踐。與會的嘉賓及同學亦品嚐白牡丹及岩茶奇蘭,並有幸聽賞謝俊仁博士的蘊藉琴韻及琴話分享。
多美好的一夜!!
是夜謝俊仁博士古琴演奏 plus 木+木茶説@ 香港大學 ~~ 準備中!!
*香港大學音樂圖書館及通識教育部合辦 <<琴茶夜話>
這是特意安排給 【茶學 0一】A & B班的私下雅聚。館主的用意是希望木+木的茶見學生能多一重美學、韻事的感染和學習。初心來賞,復興宋人四閒事的古往之美,體驗當中韻藉!!
茶席花見之示範 -- 境致花者 Emily Chong / 文殊花度 M.dimension
香事雅集 -- 宋閒事復興者 Tommy Ng / 木+木 IDG Concept
影像記錄 -- 攝影師 Maseedis Kay / Maseedis Kay Photography
Tommy 【清音迎月之會 】帯來 木+木茶見時光
~~ Tommy 於當中講解其意境茶席及茶與生活的延展關係。
館主 Tommy 獲饒宗頤文化館之邀,主理中秋音樂會的茶事分享。木+木
【清音迎月音樂會】
中秋的月亮格外受人喜愛,因為她不單滿載神話故事,更因
30/8/2014「木+木生活館」榮幸邀得國寶級崑曲大師侯少奎先生光臨分享。在這雅集之中,候老先生以寬宏大度的心懷和熱情來推廣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:崑曲之藝術美,勉勵我們追求藝術所要的堅毅和意志,並連同千金侯爽小姐 (梨園世家第四代)即席作精采唱曲,實在繞樑三日。
侯老師聲如洪鐘,震攝蒼勁;侯千金婉約細膩,舉手投足皆動人。
候老先生如是説:「我去講,就是要把年輕人吸引過來,告訴他們崑曲的美,培養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關愛。」
侯少奎老師談梨園逸事、談追求崑曲之路徑及歷煉
侯老師聲如洪鐘,震攝蒼勁;侯千金婉約細膩,舉手投足皆
侯少奎老師談梨園逸事、談追求崑曲之路徑及歷煉。每一位
七弦茶事 甲午 01
*茶席上傾聽琴音的木+木周六時光
七弦茶事 甲午 01
木+木一向致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接軌。
是次,誠邀 湯志寬先生 於此盛夏舉辦 古琴茶事雅集,
會間湯先生與來賓於茶席上,分享如何欣賞古琴此門優秀精深的傳統藝術,斫(制)琴心得及近距離即席演示琴曲。期待來賓配合品茗之樂趣同時,感受傳統文人士風。
內容:
1. 木+木 茗品
2. 古琴賞析
3. 琴曲演奏
「和敬 . 花席」/ 和敬虚懷,茶見花席
我常説: 繁花過後,思靜而來……我心內所究竟向慕、不住尋索的花境實不婉蜒複雜,也許不足世人所云的盪氣迴腸,只是:往來復返地動情於幾許枝段草苔或是三兩花葉茫茫,我常踱步於相近的花念——想起一句張愛玲的話足以全然將之概括:「我寄住在舊夢裡,在舊夢裡做著新的夢。」
花見 . 境域
於我,藝術的藴藉悠遠和自恃不在詫異式突破甚或刻意標奇;水墨兩抹也可以是心裡傳奇。
~~~ 感謝每一位初心而來的愛花和愛茶人, 我們把花席茶事辦得並不夠圓滿,但心裡自在,坦然談笑於當下,已是心懷裡一件難以忘却的美好事。讓心裡眼目裡也绽放著花兒,口呷一盞白牡丹和武夷奇蘭。
尤以香港茶具文物館館長 Anne 也在我們當中,我們實在深感榮幸。
* Photography: Maseedis Kay & Terry Tse (超級感謝兩位用心而不凡的攝影師,為我們記錄了心情和當下之美)
館主 Tommy 主講澳門 "宏達文創講座 --- 寂而不冷/ 茶席空間" 。
感謝各愛茶人的包容及支持。
Emily & Tommy 在台北的工作進入第三天 。我們感謝台北華新扶輪社的邀請, 讓我們在當中講解花見理念和茶事分享。
Emily 示範之喜氣花境 --- 橘色牡丹富貴而華麗,如光之熙和暖照,在竹陣花器上繁花簇擁,格外别緻。而另一作品是高雅的藍白捧花,是Emily 鍾愛的蕾絲置藍花紐結collar......英倫風尚的優稚,配以美麗的台灣蝴蝶蘭,令線條展延更美。
其後木+木 Tommy 分享他的野放茶之優與淨。
一切美好的緣份,讓我們的台北之旅 "人間四月天",豐富亦圓滿。感謝您們的厚愛和支持。
繼去年十月二十日在國美館秋山堂主持 “茶見清席“ 的雅聚,館主Tommy今回到台北分享他的優雅普洱茶韻。
當天的台北花見後, 便是茶見清席的分享時光: Tommy & Emily 沖泡 "木+木" 監制的普洱野放"金鼎茶餅"及野生"千家寨茶磚", 輕鬆淺談他在普洱茶事上製作、 識見和想法。
**Tommy 和 Emily (文殊花度) 一股傻勁地稍渡重洋來分享 "當下茶見" ,許多的不足却也許多的快樂!! 感謝支持和包容~~
**Photographer 許雨亭
**場地 保安捌肆 Boan 84
29/3/2014 "花見教室" @"木+木" / 宋人花尚主題:『雨過天青雲破處,這般顏色作將來。』
**Emily 以其所向慕的雅致花葉映照及呼應宋代美學基調的色、意態、氣韻
**同學們一起於樟香木上作花, Emily 並教導如何以柔火熏紙 ,以處理<<宋人畫冊>>的花圖及簡單裝裱法
**同學們帶著高古之美: 花和畫回家去
香事雅席
香,已有上千年的的應用歷史,不論在宗教祭祀儀式或重要的節日慶典,香均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。焚香時,香的氣味分子經呼吸道進入大腦,通往嗅球(腦部負責接收嗅覺的區域)、邊緣系統(腦部主管情緒反映的區域)與下視丘(腦部主管情緒、體溫調控等生理機能),使人產生身心產生寧靜悠遠、祥和舒暢的感覺。
理香、解香、起灰、點炭、移火、鋪灰、品香、題香,在細緻的香道步驟過程中定心養神,我執的雜念得以安靜下來,進入專注和放鬆同時存在的狀態,令大腦出現Theta波(4-7.5HZ),能夠啟迪性靈,是通往潛意識領域的大門。
芳香帶來感官的愉悅感動,那只是途徑,就如指月的手、過河的橋,重點是藉香氣「探究心性,直趨於道」,通往遼闊的精神世界。生動的視覺化能力、偉大的靈感、意義深遠的創造力、超常的洞察力、以及心靈與宇宙融為一體的感覺,都處於Theta腦波狀態。
香道,也是一種感受力與注意力的訓練,在呼吸吐納間品嘗生命。呼吸聯結著情緒與思想,我們引導學員以呼吸釋放思想及情緒的壓力與毒素,讓自己內在得以被察覺及被療癒。這種生活美學將東方生活藝術跟西方心理治療連結,幫助人們觀照內在,啟迪智慧,提升社會大眾的自我覺察與心靈幸福,進而發現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。
主講嘉賓~~
趙安安博士
Roger 於木+木的思哲時光主講 <<孟子論樂>>
兩小時深入淺出地從 "喜,悅,樂" 作出思辯,思想,思索而至省己......引申"同情共感,痛癢相關" 的儒家關懷!
謝謝Roger 的精釆講學!
譚寶碩老師光臨本館演奏洞簫, 並即席詩書作畫! 感謝譚老師以音韻演繹天地蒼茫又或澹泊年華,一切動聽動心動人!! 多美好的一個 "木+木" 晚上!!
2.11.2013
本館榮幸邀得譚寶碩先生於 2/11/2013 到 木+木演奏簫笛兼融詩書畫之分享~~ 是次活動詳請將不日公佈,敬希垂注!
譚氏是著名洞簫、笛子演奏家及造簫家。跨媒介藝術家,活躍於詩書畫樂。
譚氏自幼學書畫及簫笛,師承嶺南派一脈。其洞簫技法,綜合了傳統和現代手法,形成獨特的風格。
一九八七年譚氏研究製造出高音及低音洞簫,一九九三年製造出一支中國音樂史上最大的洞簫。多年來譚氏致力於洞簫演奏及製作的研究,不斷拓展洞簫的表現能力,對洞簫藝術貢獻良多,備受音樂界人仕好評。香港各電視台、電台、台灣香港及內地,日本多份報章、週刊均對譚氏作過專訪和拍攝特輯。
譚氏的演奏足跡遍及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加拿大、荷蘭、澳洲、韓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中國、香港、台灣及澳門等地區。譚氏亦活躍於香港的唱片界,廣告及電影配樂中,曾為數以百計的唱片和廿多部電影作配樂演奏.深得各界人仕好評。
譚氏著重對思想和哲學的探求。其作品揉合了傳統和創新的元素。譚氏的演奏被稱譽為“靈魂深處的簫聲”。
譚氏亦是著名的書畫家,近年來譚氏將書畫表演搬上舞臺,融和音樂書畫,風格優雅生動、趣味盎然,其富於創意和思想性的表演藝術引起很大迴響。報界贊譽其:「擅於用簫聲道出每一個故事。」「他一個人演奏,牽引著千百觀眾的情思。」
譚氏致力音樂教育,曾先後在中文大學、演藝學院出任中樂導師。應康文署、前市政局、中文大學、科技大學、浸會大學、城市大學及國際創價學會之邀請舉辦過多次音樂講座。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三年出任香港學校音樂節評判。
譚氏重視音樂創作,其出版有洞簫作品專集《山水雲煙夢》《洞簫古意》《簫中禪》《空山》《失落的地平線 》《天地飛花》鐳射唱片。
譚氏著有「笛子技法」「簫譜」及散文集「葉落天地間」「香港故事」書畫散文集「筆墨自在」攝影集「尋找快樂」。曾為《溫暖人間》雙週刊和《香港經濟日報》撰寫專欄。
21.9.2013 的 "思哲時光" 細膩而親切親近,哲學並無城府,也並不限見於象牙塔之端。 "木+木" 衷心感謝何秀煌教授有教無類,不嫌室陋義務光臨敝館---兩小時真摯對話和睿智見解,省發人心。何教授的人生情懷以 "惜" 一字說之: 心留在往昔---每一個過去的時與刻也組成今天的我......我愛故我在.
"對象可能在時光的流轉裡凋零褪色,
情懷卻永遠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激盪飄傳。
品賞茶會: 老欉水仙 / A時段掠影
日期: 31/8/2013 (Sat)
內容:
1. 館主Tommy深入淺出以解說: 岩茶的一般品評品飲及沖泡法則
2. 而後四位參與者為一組,共用一套茶具,並實在體驗箇中沏茶之法---- 品其香,呷其味,從而領略茶中靜趣
3. 茶材: 龍鳳貢茶公司提供
Tommy ~~~ 十月二十日在國美館秋山堂主持 “茶見清席“ 的雅聚,一個沉香,茶香和摯誠盎然的秋涼黄昏!
當中Tommy 沖泡 "木+木" 監制的普洱野放"馬鄧茶餅"及野生"千家寨茶磚"和"古樹金磚熟茶", 淺談他的文創心志, 同時交流他心裡那湧現不息的中土文化設計靈感......
茶席上, 人皆凝淨蘊藉。專注於茶之色香味形,同時品一盞流盪的人文和氛圍。呷下了山野川流,呷下了人情世態,也呷下了幾許憂愁和美麗......
**Tommy 和 Emily (文殊花度) 一股傻勁地稍渡重洋來分享 "當下茶見" ,許多的不足也許多的快樂!! 感謝支持和包容~~
**Photographer by 林信宏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8gY6IOET7E